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分子真空泵是一種在高真空和超高真空領域廣泛應用的真空泵,其工作原理基于氣體分子運動理論,通過特定的機械結構將氣體分子從真空室中 “輸送" 至排氣口,從而實現真空環境的建立。與傳統的容積式真空泵(如旋片泵)不同,分子真空泵在10?1 ~ 10?1? Pa的高真空區間內效率高,其核心邏輯是利用運動部件與氣體分子的相互作用,打破氣體分子的隨機熱運動平衡,迫使分子向特定方向流動。
一、核心工作基礎:分子運動理論與 “定向輸送" 邏輯
在高真空環境中,氣體分子的密度極低(如 10?3 Pa 時,每立方厘米僅約 2.7×1013 個分子),分子間的碰撞概率遠低于分子與器壁的碰撞概率。此時,傳統真空泵通過 “壓縮容積" 排氣的方式失效,而分子真空泵的設計恰好適配這一特性:
1.分子碰撞主導:泵內的高速運動部件(如轉子葉片)會與氣體分子發生彈性碰撞,將動能傳遞給分子;
2.定向速度賦予:通過葉片的特定角度和旋轉方向,使被碰撞的分子獲得沿排氣方向的定向速度,而非隨機運動;
3.梯度壓力建立:在泵的 “進氣口→排氣口" 路徑上,形成由低到高的壓力梯度,最終將分子 “推" 出泵體,進入前級真空泵(如旋片泵)的工作區間。
二、主要類型及具體工作原理
根據結構和工作機制的差異,分子真空泵主要分為渦輪分子泵、牽引分子泵和復合分子泵三類,其中渦輪分子泵應用很廣泛,三者的核心原理既有共性,也有獨特設計。
(一)渦輪分子泵:高速葉片的 “分子撞擊" 機制
渦輪分子泵的結構類似多級渦輪發動機,由定子(固定葉片)和轉子(旋轉葉片) 交替堆疊組成,通常包含 10~30 級,每級由一組轉子葉片和一組定子葉片構成,整體呈 “三明治" 式堆疊。
其工作過程可分為三個關鍵步驟:
1.高速旋轉的轉子葉片:轉子由高精度電機驅動,轉速可達20000~90000 rpm(即每秒 300~1500 轉),葉片末端線速度可達200~500 m/s(接近聲速或超音速)。當氣體分子從進氣口進入泵內時,首先與高速旋轉的轉子葉片碰撞;
2.分子的定向偏轉:轉子葉片設計為特定的傾斜角度(通常與旋轉平面成 15°~30° 角),分子碰撞葉片后,會沿葉片的傾斜方向被 “反彈",獲得沿排氣方向(向下)的速度分量。例如,原本隨機向上運動的分子,碰撞后會轉向下方;
3.定子葉片的 “攔截與引導":每級轉子葉片下方都對應一組固定的定子葉片,其傾斜方向與轉子葉片相反。定子葉片的作用是:① 攔截從轉子葉片反彈下來的分子,防止其因熱運動再次向上擴散;② 進一步引導分子向排氣口方向流動,同時為下一級轉子葉片 “輸送" 分子。
通過多級葉片的連續 “撞擊 - 引導",氣體分子被逐步從高真空的進氣口(壓力極低)推向壓力較高的排氣口,最終由前級真空泵抽走,實現真空室的持續降壓。
(二)牽引分子泵:“粘性牽引" 與 “分子拖曳" 的結合
牽引分子泵(又稱 “分子拖曳泵")的結構更簡單,核心是圓柱形轉子和固定的泵殼內壁,兩者之間存在極小的間隙(通常僅 0.1~0.5 mm),轉子以高速旋轉(轉速約 10000~40000 rpm)。其工作原理基于 “分子拖曳效應",分為兩種情況:
1.粘性流區域(壓力較高時,如 10?1 ~ 1 Pa):此時氣體分子密度較高,分子間碰撞頻繁,形成類似 “流體" 的粘性流動。高速旋轉的轉子會通過 “粘性摩擦" 帶動間隙內的氣體分子旋轉,而泵殼內壁固定不動,形成 “旋轉氣體層" 與 “靜止壁面" 的速度差。由于泵殼通常設計有螺旋形排氣槽,旋轉的氣體分子會在槽的引導下,從進氣端被 “拖曳" 至排氣端;
2.分子流區域(壓力較低時,如 10?3 ~ 10?1 Pa):此時分子間碰撞可忽略,分子主要與轉子和泵殼碰撞。轉子表面的高速運動使分子碰撞后獲得沿旋轉方向的速度,而泵殼的螺旋槽會限制分子的徑向運動,迫使分子沿槽向排氣口移動,最終被前級泵抽走。
牽引分子泵的優勢是抽氣范圍廣(可覆蓋中真空到高真空),但抽速低于渦輪分子泵,常用于對抽速要求不高的場景。
(三)復合分子泵:渦輪級與牽引級的 “組合優化"
為兼顧渦輪分子泵的高抽速和牽引分子泵的寬壓力范圍,復合分子泵將兩種結構結合:泵的上段(進氣側)為渦輪級,負責高真空區間的快速抽氣;下段(排氣側)為牽引級,負責中真空區間的 “過渡抽氣",并與前級泵銜接。
其工作邏輯是:
l當真空室壓力較高(如 1 Pa 以上)時,牽引級先啟動,利用分子拖曳效應將壓力降至 10?1 Pa 以下;
l隨著壓力降低,渦輪級開始發揮作用,通過多級葉片的撞擊的引導,將壓力進一步降至 10?? ~ 10?1? Pa 的超高真空區間;
l最終,兩種結構協同工作,實現 “中真空→高真空→超高真空" 的連續抽氣,既保證了抽速,又擴大了壓力適用范圍。
三、關鍵輔助系統:確保高效穩定運行
分子真空泵的正常工作依賴兩個核心輔助系統,其作用與工作原理密切相關:
1.冷卻系統:轉子高速旋轉時會產生大量摩擦熱,同時分子碰撞葉片也會釋放熱量,若溫度過高會導致葉片變形、間隙增大,甚至損壞電機。因此,泵體通常設計有水冷或風冷通道,通過循環水或冷空氣帶走熱量,維持泵內溫度穩定(通常控制在 40~80℃);
2.潤滑與密封系統:轉子與電機的連接部位需要高精度潤滑(通常采用磁懸浮軸承或油脂潤滑軸承),以減少摩擦、保證高轉速;同時,排氣口與前級泵的連接需要密封(如 O 型圈密封),防止外界空氣泄漏回泵內,破壞壓力梯度。
四、總結:分子真空泵的核心特點與原理本質
分子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本質是 **“利用機械運動打破分子熱運動平衡,建立定向流動"**,其核心特點可概括為:
l依賴分子碰撞:而非容積壓縮,適配高真空環境;
l多級協同:通過渦輪級、牽引級的多級結構,實現寬壓力范圍覆蓋;
l高轉速依賴:轉子的高速旋轉是賦予分子定向速度的關鍵,轉速越高,抽氣效率越高(在一定范圍內)。
正是基于這些原理,分子真空泵成為半導體制造、真空鍍膜、高能物理實驗等領域必需的核心設備,為超高真空環境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杭州域勢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為工業及科研客戶提供流量、壓力、真空檢測及控制相關的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,公司代理經銷美國ALICAT、瑞士Vogtlin、美國MKS、日本EBARA等品牌,結合代理的產品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流量及壓力監控解決方案,旨在提高客戶的研發及生產效率、改進客戶制造工藝、推動客戶科研及創新進度。